(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逶迤(wēi yí):曲折绵延的样子。
- 百折狂澜:比喻困难重重,如波涛汹涌。
- 陂(bēi):斜坡,这里指波涛平息。
- 砥柱:比喻坚强的支撑。
- 圣心:指皇帝的心意。
- 标枝:树枝高耸,比喻高尚。
- 笔法春秋:指用笔如春秋时期的历史记载一样公正。
- 判不移:判断坚定不移。
- 未期:未曾预料。
- 躬已瘁:亲自劳累至极。
- 临风:面对风,这里指面对困难。
- 孤垂:独自垂泪。
翻译
几回在朝廷上争论,曲折绵延,困难重重如狂澜,也已渐渐平息。 公的力量固然如砥柱般坚强,圣上的心意何止是高尚。 道义存在于天地之间,应当无所退让,用笔如春秋记载一样公正,判断坚定不移。 报国之志未曾预料到会如此劳累,面对风,只有独自垂泪。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忠诚与个人牺牲的感慨。诗中,“几回廷论共逶迤”描绘了朝廷上的激烈争论,而“百折狂澜亦既陂”则形象地比喻了困难重重但最终得以平息的局面。通过“公力固知如砥柱”和“圣心何啻苦标枝”,作者赞美了坚强的支撑和高尚的心志。最后两句“报国未期躬已瘁,临风惟有泪孤垂”深刻反映了作者为国家付出的辛劳和面对困境时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追求。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
方献夫的其他作品
- 《 恭和圣制夏日与辅臣同游其一 》 —— [ 明 ] 方献夫
- 《 题从化程尹士民借寇图 》 —— [ 明 ] 方献夫
- 《 龙井烹泉 》 —— [ 明 ] 方献夫
- 《 坐大石用邓顺之韵寄丹山家兄本诚友人 》 —— [ 明 ] 方献夫
- 《 湛甘泉内翰使安南还访予西樵适予出不值 》 —— [ 明 ] 方献夫
- 《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 —— [ 明 ] 方献夫
- 《 次韵答邓贲斋 其一 》 —— [ 明 ] 方献夫
- 《 登沙堤新筑钓台次石翁韵 》 —— [ 明 ] 方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