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每至陈氏辄终日奄留厅事高明颇妨偃息以可为治小室于西偏问名于余为题曰假息庵其成也以诗落之
剪棘依垣小筑居,短檐横启纸窗虚。
造门已惯非缘竹,据案相忘况有书。
徐孺每劳悬木榻,陶潜何必爱吾庐。
从今更不论宾主,一半幽闲已属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辄 (zhé):总是,就。
- 奄留 (yǎn liú):停留,逗留。
- 厅事 (tīng shì):客厅,接待客人的地方。
- 高明 (gāo míng):高敞明亮的地方。
- 偃息 (yǎn xī):休息,安息。
- 假息 (jiǎ xī):暂时的休息,借来的休息。
- 庵 (ān):小屋,多指僧尼的住所。
- 落之 (luò zhī):完成,竣工。
- 剪棘 (jiǎn jí):修剪荆棘,指整理环境。
- 垣 (yuán):墙。
- 纸窗虚 (zhǐ chuāng xū):纸糊的窗户显得空旷。
- 造门 (zào mén):到访门口。
- 非缘竹 (fēi yuán zhú):不是因为竹子(指不是因为某种特定的理由)。
- 据案 (jù àn):依靠桌子。
- 相忘 (xiāng wàng):互相忘记。
- 徐孺 (xú rú):人名,徐稚,东汉时期的名士。
- 悬木榻 (xuán mù tà):悬挂的木床,指徐孺的待客之道。
- 陶潜 (táo qián):人名,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
- 爱吾庐 (ài wú lú):喜爱我的小屋。
- 宾主 (bīn zhǔ):客人和主人。
- 幽闲 (yōu xián):宁静闲适。
翻译
我每次到陈家总是整天停留,客厅高敞明亮,却妨碍了休息。因此,我决定在客厅西边建一个小室,向您请教名字,您提议命名为“假息庵”。建成后,我写诗来庆祝。
修剪荆棘,依墙而建的小屋,短檐下开启的纸窗显得空旷。我到访门口已成习惯,不是因为竹子;依靠桌子,互相忘记,更何况还有书。徐孺总是悬挂木床以示待客之道,陶渊明何必喜爱我的小屋。从今以后,不再区分宾主,一半的宁静闲适已经属于我。
赏析
这首作品描述了作者在朋友陈家建造小室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剪棘依垣小筑居”等句,以朴素的语言勾勒出小室的宁静与舒适,而“徐孺每劳悬木榻,陶潜何必爱吾庐”则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感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