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子重新春见怀

樽酒离怀强自开,长歌宛转胜悲哀。 梅花不与春光在,茅屋相将燕子来。 十日残寒风约雨,一痕新绿水生苔。 相思忽唱江南曲,白苎含香取次裁。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子重:人名,诗人的朋友。
  • 樽酒:酒杯中的酒。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 强自开:勉强自己开心。
  • 长歌:长篇的诗歌。
  • 宛转:形容歌声或音乐曲折动听。
  • 不与:不伴随。
  • 相将:相伴,相随。
  • 残寒:余寒,春寒未尽。
  • 风约雨:风雨交加。
  • 一痕:一丝,一点。
  • 新绿:初春的绿色。
  • 水生苔:水面上长出苔藓。
  • 白苎:白色的苎麻,这里指用苎麻制成的衣服。
  • 含香:带着香气。
  • 取次:依次,逐渐。

翻译

酒杯中的离别之酒勉强自己喝下,长篇的诗歌曲折动听,胜过了悲哀。梅花并未随着春光一同到来,茅屋里燕子却相伴而来。十天的春寒中风雨交加,水面上长出一点新绿的苔藓。思念之情忽然唱起了江南的曲调,白色的苎麻衣服带着香气,逐渐裁剪成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樽酒离怀强自开”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勉强,而“长歌宛转胜悲哀”则通过音乐的力量来抚慰内心的伤感。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梅花不与春光在”和“一痕新绿水生苔”,进一步以春天的生机盎然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希望与期待。结尾的“相思忽唱江南曲,白苎含香取次裁”则巧妙地将思念与江南的曲调、带有香气的白苎衣服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