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宛转:曲折流转。
-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西苑的美景如仙境。
- 幔坡:用帷幕装饰的坡地。
- ?蜷(qú quán):形容弯曲的样子。
- 玉蝀:指美丽的桥梁。
- 银河:这里比喻水面的波光粼粼,如同银河。
- 广寒:指月宫,这里形容景色高远清冷。
- 太液:指皇家园林中的湖泊。
- 琼盖:指华美的车盖。
- 万年柯:指长青的树木。
- 宸游:皇帝的游览。
- 驰道:供马车奔驰的道路。
- 薜萝:一种蔓生植物,这里指道路两旁的自然植被。
翻译
曲折流转的瀛洲美景,被帷幕装饰的坡地环绕,弯曲的玉桥仿佛压在银河之上。 遥远的广寒宫中,仿佛能看到空中的树木,太液池在雨后微微泛起波澜。 云层卷起,如同千步红妆的屏障,风吹动着华美的车盖,万年青的树木在风中摇曳。 听说在太平盛世,皇帝的游览变得简单,驰道两旁长满了青青的薜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西苑的仙境般美景,通过“宛转瀛洲”、“玉蝀压银河”等意象,展现了景色的幽美与神秘。诗中“广寒遥见空中树”一句,以月宫之景喻西苑之高远,增添了一丝超凡脱俗的气息。后两句则通过“云卷红妆”、“风吹琼盖”等生动描绘,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结尾提到“宸游简”,反映了太平盛世的宁静与皇帝的闲适,驰道旁的薜萝则增添了自然的野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皇家园林美景的赞美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