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陈子复画扇戏题

长松荫高原,虚亭写清泚。 重重夕阳山,忽堕清谈里。 吾生溪壑心,苦受尘氛累。 昔从笔墨间,涂抹聊尔耳。 亦知不疗饥,性僻殊事此。 有如鱼吹沫,不自知所以。 世人不相谅,调笑呼画史。 纷然各有须,缣素盈案几。 袜材真足厌,研吮良自耻。 经旬一执笔,累岁不盈纸。 交游怪逋慢,往往遭怒訾。 岂知书生为,未可俗工拟。 五日画一石,十日画一水。 虽无王宰能,此例自可倚。 陈君乃何人,亦自向庸鄙。 一扇五更年,此负真缓矣。 吾方惧获怒,君顾得之喜。 一笑题谢君,贤于二三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ìn):遮蔽。
  • 清泚 (qīng cǐ):清澈。
  • 尘氛 (chén fēn):尘世的纷扰。
  • 涂抹 (tú mǒ):随意作画。
  • 疗饥 (liáo jī):解决生计问题。
  • 性僻 (xìng pì):性格孤僻。
  • 鱼吹沫 (yú chuī mò):比喻无目的的行为。
  • 画史 (huà shǐ):画师。
  • 缣素 (jiān sù):细绢,常用于绘画。
  • 案几 (àn jī):桌子。
  • 研吮 (yán shǔn):研磨和吸吮,指绘画时的动作。
  • 逋慢 (bū màn):拖延,怠慢。
  • 怒訾 (nù zǐ):愤怒的责备。
  • 王宰 (wáng zǎi):指技艺高超的画家。
  • 庸鄙 (yōng bǐ):平庸,浅薄。

翻译

长松树遮蔽着高原,虚亭中描绘着清澈的景象。层层叠叠的夕阳山峦,忽然间仿佛坠入了清谈之中。我这一生,心灵如同溪谷,却苦于尘世的纷扰。从前在笔墨间,只是随意涂抹而已。明知这不能解决生计问题,但我性格孤僻,偏偏喜欢这样做。就像鱼儿吹起泡沫,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世人不理解,嘲笑我为画师。纷纷向我索画,细绢堆满了桌子。我真感到厌烦,研磨和吸吮颜料也感到羞耻。常常一连几天才拿起笔,几年下来画纸上的作品也不多。朋友们对我拖延怠慢感到奇怪,常常因此愤怒责备我。他们哪里知道,书生作画,不是俗工所能比拟的。我五天画一块石头,十天画一片水。虽然没有王宰那样的才能,但这个规矩还是可以依靠的。陈君你又是谁,也向我索画,真是平庸浅薄。一扇画了五年,真是太慢了。我正担心会因此得罪人,你却因此而高兴。我一笑之间向你题字,这比其他二三子要贤明多了。

赏析

这首诗是文徵明为其友陈子复画扇后的戏谑之作。诗中,文徵明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绘画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家的误解和压力。他通过对比自己的绘画态度与世俗的期待,展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艺术真谛的精神境界。诗中的“五日画一石,十日画一水”体现了文徵明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而“虽无王宰能,此例自可倚”则显示了他对自己艺术追求的自信和坚持。整首诗语言幽默,情感真挚,既展现了文徵明的艺术情怀,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画家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世界。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