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贱妾:女子的谦称。(“贱”在这里并非是真正的贬低,而是一种自谦的表达,“妾”qiè,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 征夫:指出征的人。
- 嚬(pín):同“颦”,皱眉。
-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翻译
我这个女子留在南楚之地,而我的丈夫出征前往北燕。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短暂的离别感觉就像过了千年。 我无心在红楼中梳妆打扮,也懒得去数那些钱财。 在这明月照耀的夜晚,我深深地思念着远方的你,而你在那遥远的白云天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妻子对出征丈夫的深深思念。首联“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直接点明了夫妻分别的状况,一个留,一个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离别的痛苦。颔联“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用极度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思念之深,时间的感受被极度拉长,强化了情感的表达。颈联“不掩嚬红楼,无论数绿钱”,通过描写妻子无心梳妆和对钱财的不在意,进一步烘托出她内心的苦闷和对丈夫的牵挂。尾联“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以明月和白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用朴素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夫妻间的深厚情感和离别的痛苦。

杨炯
杨炯,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自己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杨炯的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执政,结果兵败被杀。杨炯由此事受到牵连,大约在685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秩满后,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与群臣在洛阳城门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成《盂兰盆赋》一篇,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武则天的周王朝,并希望武则天“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等成为帝王的风范。大约当年,杨炯调任盈川县令。他在盈川大约三年多时间,卒于任所。后归葬于洛阳。705年,中宗复位,曾追赠他为著作郎。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