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九有茫茫共尧日,浪死虚生亦非一。清净玄音竟不闻,花眼酒肠暗如漆。
或偶因片言只字登第光二亲,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
口谭羲轩与周孔,履行不及屠沽人。行路难,行路难,日暮途远空悲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有:指九州,泛指中国。
-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共尧日:比喻太平盛世。
- 浪死虚生:指虚度光阴,无所作为。
- 清净玄音:指高深的道理或教诲。
- 花眼酒肠:形容沉迷于享乐,不问世事。
- 暗如漆:比喻无知无觉,昏暗不明。
- 登第:科举考试中榜。
- 光二亲:使父母感到荣耀。
- 献可替否:提出可行之策,替代不可行之策。
- 航要津:比喻担任重要职务或掌握关键权力。
- 口谭:空谈。
- 羲轩与周孔:指古代的圣人,如伏羲、轩辕、周公、孔子等。
- 履行:实践,执行。
- 屠沽人:屠夫和卖酒的人,泛指普通人。
翻译
在这广阔的九州,如同尧帝时代的太平盛世,却有许多人虚度光阴,无所作为。那些高深的道理和教诲竟无人倾听,人们沉迷于享乐,对世事无知无觉。有的人偶尔因为一两句话或几个字就科举中榜,使父母感到荣耀,却又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掌握关键权力。他们空谈古代圣人的教诲,实际行动却连普通人都不如。行路难,行路难,太阳落山,路途遥远,只能空自悲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太平盛世与人们的虚度光阴,揭示了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诗中“九有茫茫共尧日”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太平盛世,而“浪死虚生”则反映了人们的无所作为。后文通过对“登第”与“献可替否”、“口谭”与“履行”的对比,进一步批判了那些空谈理论、不务实际的人。结尾的“行路难”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