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工部集二首

甫也道亦丧,孤身出蜀城。 彩毫终不撅,白雪更能轻。 命薄相如命,名齐李白名。 不知耒阳令,何以葬先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杜工部集: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便称他为杜工部,《杜工部集》是杜甫的诗文集。
  • 贯休:唐末五代前蜀时期的诗僧、画家 。
  • 甫也:指杜甫。
  • 道亦丧:这里指杜甫生不逢时,理想、遭际都不顺,有道而不得申。
  • 彩毫:画笔或文笔,这里指杜甫的才华。 撅(juē):折、断,此处“彩毫终不撅”意思是才华始终不会被埋没。
  • 白雪:指代高雅的作品,这里用“白雪更能轻”表示杜甫的诗歌比高雅之作还要胜出一筹。
  •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其一生怀才不遇。这里将杜甫与司马相如相比,叹其命运同司马相如一般不好。
  • 耒阳令:耒阳县令。耒阳,今属湖南。杜甫曾因避乱往耒阳,据说最后死在这里。

翻译

杜甫的正道之感已然失落,独自一人离开了蜀城。 他的才华始终都不会埋没,其诗作比高雅之作更为精妙。 命运比司马相如还要坎坷,声名却与李白难分伯仲。 真不知道那耒阳县令,究竟是如何安葬杜老先生的呀。

赏析

这首诗是对杜甫一生境遇与文学成就的写照与感慨。开篇点出杜甫不顺的遭遇,“孤身出蜀城”形象描绘出他漂泊流浪的凄凉处境。“彩毫终不撅,白雪更能轻”高度赞扬了杜甫的才华,即便命运多舛,才华也无法被掩盖,且其诗歌艺术水准超凡出众。将杜甫的命运相比司马相如之薄命,又将其声名与李白相提并论,更凸显出杜甫生前落寞而后世盛名的局面。末句“不知耒阳令,何以葬先生”,以一个疑问收束,既有对杜甫身后之事的好奇与思索,也给全诗增添了几分意味深长的悲剧色彩,流露出对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追思与叹惋。

贯休

贯休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