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

昨来祗对汉诸侯,胜事消磨不自由。 裂地鼓鼙军□急,连天烽火阵云秋。 砍毛淬剑虽无数,歃血为盟不到头。 谁为今朝奉明主,使君司户在隋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罹(lí)乱:遭受战乱。
  • 祗(zhī)对:恭敬地回答。
  • 裂地:形容战乱造成的土地分裂。
  • 鼓鼙(pí):古代军中使用的鼓,用以激励士气。
  • 军□急:此处缺字,应指军情紧急。
  • 连天烽火:形容战火连绵不断。
  • 阵云:战云,指战争的紧张气氛。
  • 砍毛淬(cuì)剑:砍断毛发,用以淬火剑刃,比喻准备充分,决心坚定。
  • 歃(shà)血为盟:古代盟誓时,双方口含牲畜之血,表示诚意。
  • 不到头:没有结果,指盟誓未能实现。
  • 奉明主:侍奉明君。
  • 使君: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 司户:古代官职名,掌管户籍。
  • 隋州:地名,今湖北省随州市。

翻译

昨天我恭敬地回答了汉地的诸侯,胜利的喜悦被束缚,无法自由享受。战鼓声裂地而起,军情紧急,连绵的战火在秋日的阵云中燃烧。我们虽然无数次地砍断毛发,用以淬炼剑刃,决心坚定,但那些歃血为盟的誓言却始终未能实现。现在,谁在侍奉着明君,而使君您,作为司户,却在隋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紧张气氛和无奈心情。诗人通过对战鼓、烽火等战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同时,诗中“砍毛淬剑”与“歃血为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果的失望和对和平的渴望。最后,诗人以对“使君”的怀念,寄托了对稳定和秩序的向往。

贯休

贯休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