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寺水阁闲眺因寄宋使君

溪木萧条一凭阑,玉霜飞后浪花寒。 钓鱼船上风烟暝,古木林中砧杵乾。 至竟道心方始是,空耽山色亦无端。 谁如太守分忧外,时把西经尽日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溪木:溪边的树木。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
  • 凭阑:倚着栏杆。
  • 玉霜:指霜,形容其洁白如玉。
  • 浪花寒:寒冷的浪花。
  • 风烟暝:风和烟雾笼罩,昏暗不明。
  • 砧杵乾:砧杵,古代捣衣的工具;乾,此处指声音干涩。
  • 至竟:终究,到底。
  • 道心:指修道的心思或境界。
  • 空耽:空自迷恋。
  • 山色:山中的景色。
  • 太守: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县长或市长。
  • 分忧外:分担外界的忧虑。
  • 西经:指佛教经典。

翻译

溪边的树木显得凄凉,我独自倚着栏杆,玉般的霜花落下后,浪花也显得寒冷。 钓鱼船上的风烟昏暗,古木林中捣衣声干涩。 终究,只有修道的心思才是真正的,空自迷恋山色也是无缘无故。 有谁像太守那样,在外分担忧虑,时常把西经整日研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溪寺水阁中远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溪木萧条”、“玉霜飞后浪花寒”等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后句“钓鱼船上风烟暝,古木林中砧杵乾”则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提到太守分忧和研读西经,体现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责任的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的洞察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贯休

贯休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