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陟广文锦还偕黄若瓒韩叔捷两参知载酒访之时儿光方婿于广文窃自幸也

· 张萱
老去交青喜更真,尊开不速客三人。 官从绛帐原非□,坐有青毡不是贫。 綵笔曾誇今董马,白头方结老朱陈。 诸公台阁君休羡,犹胜荷锄草莽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陟广文:指曾元陟,广文可能是其官职或别称。
  • 锦还:穿着锦衣归来,比喻荣耀地归来。
  • 黄若瓒: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韩叔捷:人名,同上。
  • 参知:古代官职名,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 载酒访:带着酒去拜访。
  • 光方婿:指作者的儿子光方成为曾元陟的女婿。
  • 绛帐:红色的帐幕,古代指讲学的地方。
  • 青毡:青色的毡子,古代指清贫的读书人。
  • 綵笔:五彩的笔,比喻文采。
  • 董马:可能是指董仲舒和司马相如,两位都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
  • 白头:指年老。
  • 朱陈:指朱熹和陈亮,两位都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
  • 台阁:指朝廷中的高级官职。
  • 荷锄草莽臣:指在野的、未被重用的臣子。

翻译

年老之后,交到的朋友更加真诚,三位不请自来的客人举杯共饮。 在红色的帐幕下讲学,本就不是为了名利;坐在青色的毡子上,也不觉得贫穷。 曾经以五彩的笔自豪,如今与董仲舒、司马相如相比也不逊色;年老之时,与朱熹、陈亮相交,更是难得。 各位不必羡慕朝廷中的高官,我宁愿做一个在野的、未被重用的臣子。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清贫生活的满足。诗中,“老去交青喜更真”一句,既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后文通过对“绛帐”、“青毡”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作者不慕名利、安于清贫的生活哲学。结尾处,作者以“荷锄草莽臣”自比,表达了对权势的淡漠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高洁品格和超脱情怀。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