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冯子明

每缘旧业授齐陵,自计传衣得上乘。 飞隼忽垂千里翮,悬萤虚负十年灯。 独怜南北朱曾泣,共讶玄黄墨屡憎。 阮籍往途今未远,改弦从此莫因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赠予。
  • 冯子明:人名,诗中的受赠者。
  • 齐陵:地名,此处可能指齐国的陵墓,用以象征古代文化或传统。
  • 传衣:传承衣钵,比喻传授学问或技艺。
  • 上乘:高级的,优秀的。
  • 飞隼:一种猛禽,比喻有才能的人。
  • 千里翮:翮(hé),鸟的翅膀,千里翮指能飞千里的翅膀,比喻远大的抱负或能力。
  • 悬萤:悬(xuán),悬挂;萤(yíng),萤火虫,此处比喻微弱的光或努力。
  • 虚负:空负,未能实现。
  • 十年灯:比喻长时间的努力或学习。
  • 朱曾泣:朱,可能指朱熹,宋代著名儒学家;泣,哭泣,此处可能指对学问的深切关注或遗憾。
  • 玄黄:玄(xuán),黑色;黄(huáng),黄色,此处可能指深奥的学问或复杂的理论。
  • 墨屡憎:墨,墨水,指学问;屡(lǚ),多次;憎(zēng),厌恶,此处可能指对学问的反复思考和批判。
  •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以放达不羁著称。
  • 往途:过去的道路,比喻过去的经历或行为。
  • 改弦:改变琴弦,比喻改变方法或方向。
  • 因仍:因(yīn),沿袭;仍(réng),依旧,此处指继续沿用旧的方法或思路。

翻译

每次因为传授旧时的学问给齐陵,自认为能够传授高深的学问。 有才能的人突然展翅高飞,而我这微弱的光芒却空负了十年的努力。 独自怜悯南北的朱熹曾哭泣,共同惊讶于深奥的学问多次引起厌恶。 阮籍走过的路并不遥远,从现在起改变方法,不要再沿用旧的方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传承和个人努力的反思。诗中,“飞隼忽垂千里翮”与“悬萤虚负十年灯”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形容有才能者的迅速成功,后者则反映了自己长时间努力的徒劳。通过提及朱熹和阮籍,诗人展现了对学问深度的关注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张子翼

张子翼,字汝临,号事轩。琼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亚魁。授武昌县教谕,升广西陆川知县。在任五年,祀名宦。归田后闭门课子,与海瑞、王弘诲诗简往来,传为韵事。有《事轩摘稿》。《海南丛书》第五册有传。张子翼诗,以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海口海南书局印行之《海南丛书》第五册《张事轩摘稿》为底本,校以明陈是集《溟南诗选》所录张子翼诗。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