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同黎君选徐六出吴孟浚罗子开陈迪先家从兄弟儿侄饮于濯魄台

童时乞巧老何言,阶下儿孙瓜果繁。 六十年来经七夕,都无人笑老天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黎君徐六吴孟浚罗子开陈迪先:此处为人名,可能为诗人的友人或亲属。
  • 濯魄台:古代传说中的地名,与七夕节相关,象征清洗和净化心灵的地方。
  • 乞巧: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指女子祈求巧手艺的技能。
  • 老天孙:指月亮,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角度,月亮被视为天帝的孙子。

翻译

何吾驺的这首诗回忆了童年时七夕节乞巧的情景,老人们告诉他,孩子们在台阶下围绕着丰盛的瓜果。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六十年,每到七夕,人们都不会忘记老天孙,即月亚美。本诗描述了一次七夕节的聚会,诗人与黎君、徐六、吴孟浚、罗子开、陈迪先等亲朋好友及家中的兄弟、儿子和侄子们一同在濯魄台上饮酒作乐。

赏析

何吾驺此诗通过对比童年的乞巧活动和成年后的节日庆祝,展示了时间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发展。诗中通过列举友人和家人的名字,体现了七夕节日聚会的热闹与欢愉,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的怀念与传承。诗人提及“六十年”这一时间跨度,强调了自己对这一传统的坚守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通过对老天孙的提及,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天文现象的敬畏,也寓意了对传统文化深厚的情感和尊重。整首诗作在怀旧与庆祝之间找到了美妙的平衡,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节日的重视与对家族、友情的珍视。

何吾驺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 8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