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士洞虚

至道不凝物,灵台湛中虚。 洞然六合间,迥与神化俱。 日月环户牖,风露浩庭隅。 一气中夜存,万变何区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道:最高的道理,指道家的哲学思想。
  • 凝物:凝结、固定的事物。
  • 灵台:指心,也指人的精神或心灵。
  • 湛中虚:湛,清澈;中虚,内心空灵。
  •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整个宇宙。
  • :远。
  • 神化:超凡脱俗,达到神一般的境界。
  • 户牖:门窗。
  • 庭隅:庭院的角落。
  • 一气:指宇宙间的原始之气,也指生命的根本。
  • 中夜:半夜。
  • 万变:世间万物的变化。
  • 区区:微小,不重要。

翻译

最高的道理不会凝固于具体事物之中,心灵清澈而空灵。 在广阔的宇宙间,远远超越了凡俗的境界,与神明同在。 日月环绕着门窗,风露遍布庭院的每个角落。 生命的根本之气在半夜中存续,世间万物的变化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道家追求的至高境界,即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心灵的清澈与空灵。诗中通过对“至道”、“灵台”、“六合”等概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日月、风露的意象,以及“一气中夜存”的表述,都强调了生命的永恒与宇宙的广阔,而“万变何区区”则体现了对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道家哲学的精髓。

吴伯宗

明江西金溪人,名祏,以字行。洪武四年初开科,廷试第一。授礼部员外郎,与修《大明日历》。以不附胡惟庸,坐事谪居凤阳。上书论时政,因言惟庸专恣。帝得奏召还,命使安南。历官武英殿大学士,后坐事降检讨。十七年又坐事谪云南卒。有《南宫》、《使交》、《成均》、《玉堂》四集。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