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顾天锡九日病起

· 吴宽
重来不是旧刘郎,篱菊都从病里黄。 小院入愁双杵外,故乡归梦一灯傍。 诗家供给山当户,客鬓侵陵树着霜。 明日也须扶杖出,呼童已制锦为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顾天锡: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九日: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
  • 病起:病愈后。
  • 刘郎:指东汉时期的刘晨,他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后归家,已过七世。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表示自己已非昔日之人。
  • 篱菊:篱笆旁的菊花。
  • 双杵:古代洗衣时用来捣衣的木棒,这里指洗衣声,象征家中的日常生活。
  • 一灯傍:一盏灯旁,形容孤独的夜晚。
  • 供给:这里指诗人的创作灵感或生活来源。
  • 侵陵:侵蚀,这里指岁月对人的侵蚀。
  • 树着霜:树枝上挂着霜,形容秋天的景象。
  • 扶杖:拄着拐杖,形容年老或病后体弱。
  • 锦为囊:用锦缎制成的袋子,可能指诗囊,即装诗稿的袋子。

翻译

再次来到这里,我已不再是昔日的刘郎,篱笆旁的菊花都因病而显得枯黄。小院中,双杵的敲打声似乎带着愁绪,夜晚一盏孤灯旁,我梦回故乡。我的诗作灵感来源于山景,对着家门,而我的鬓发已被岁月侵蚀,如同树枝上挂着的霜。明天我也得拄着拐杖出门,已经让仆人用锦缎为我制作了诗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重阳节的感慨与思乡之情。诗中通过“篱菊都从病里黄”、“故乡归梦一灯傍”等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身体衰弱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诗家供给山当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从中汲取创作灵感的情景。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吴宽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号匏庵。为诸生时,即有声望,遍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唐宋大家之文。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东宫,进讲闲雅详明。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丁忧后,入东阁,专典诰敕。进礼部尚书。卒谥文定。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其诗深厚郁,自成一家。兼工书法。有《匏庵集》。 ► 2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