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山

· 何绛
一掌峰峦尽,还应静者知。 塞鸿飞不到,秋兔欲藏时。 势岂千铢累,功非一篑亏。 虽云最小物,造化亦何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ū):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 (kuì):盛土的筐子。

翻译

手掌般大小的山峰尽收眼底,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边塞的鸿雁飞不到这里,秋天的兔子也想要藏匿起来。 山势岂是靠千铢重物堆积而成,它的形成也非一筐土就能决定。 虽然它是最微小的存在,但大自然的造化又何曾偏私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座小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深刻理解。诗中,“一掌峰峦尽”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微小,而“静者知”则强调了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和理解自然之美。后两句通过对山势形成和自然造化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万物平等的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何绛

何绛,与陈恭尹同渡铜鼓洋,访遗臣于海外。又闻桂王在滇,复与恭尹北上,西济湘沅,不得进,乃东游长江,北过黄河,入太行。尝历游江浙及燕、齐、鲁、赵、魏、秦、楚间,终无所就。晚年归乡,隐迹北田。与其兄衡及陈恭尹、陶璜、梁梿合称“北田五子”。著有《不去庐集》。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一三有传。何绛诗,以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旧钞本《不去庐集》为底本,参校民国汪兆镛钞本(简称汪本)及一九七三年何耀光何氏至乐楼影印汪氏微尚斋钞本(简称何本)。 ► 5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