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帽山

傍涧缘崖数里长,洞云穿尽见山光。 登高一望无边际,指点岭南在渺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àn):山间流水的沟。
  • (yuán):沿着,顺着。
  • 洞云 (dòng yún):穿透云雾。
  • 山光 (shān guāng):山色,山景。
  • 登高 (dēng gāo):爬到高处。
  • (wàng):看,远眺。
  • 边际 (biān jì):边缘,界限。
  • 岭南 (lǐng nán):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
  • 渺茫 (miǎo máng):模糊不清,难以预测。

翻译

沿着山涧,顺着山崖,走了数里路,穿透云雾终于见到了山色。爬到高处一望,视野无边无际,指着南方的岭南地区,那景象在模糊中显得遥远而不可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游历大帽山的经历和感受。诗中,“傍涧缘崖”描绘了山路的险峻,而“洞云穿尽见山光”则生动表现了云雾散去后山色的美丽。后两句“登高一望无边际,指点岭南在渺茫”则抒发了作者站在高处远眺时的无限遐想和岭南地区的遥远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境界。

何南凤

何南凤,字道见。兴宁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举人。性最颖异,十五食饩,即落发逃禅,父心吾明经苦留之,乃还俗,领举人。会试燕京,遇黄山普门禅师,谈论相契,遂决意出家。游齐鲁吴越山水,访朱蓼水相国于聊城,访支宁瑕、周开鸿、任采石诸子于嘉善,禅盟诗社,遍相印證,远近皈依者甚众,号牧原和尚。尝居平远文殊、龙川石岭、罗浮祥云、萧岩同峰,及闽之汀杭诸刹,晚栖豫章普济,其徒迎归兴宁。明桂王永历五年正月,忽作偈别大众,复还普济,六月六日,沐浴更衣,端坐而逝,年六十四。有《讱堂馀稿》。所著诗文语录,散行于世,康熙间,所刻诸稿多佚,邹慕山、明经涛,刊其诗文一卷,曰《讱堂馀稿》。近人罗香林《兴宁二十五家诗选》有传。事又见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三。何南凤诗,以罗香林辑《兴宁二十五家诗选》之《讱堂诗选》为底本。 ► 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