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湘堂偶成

天空斜月入檐低,屋里窗开尽对溪。 一地晚花留蝶宿,数枝秋柳罢莺啼。 乞诗稚子痴相问,送酒渔郎老自携。 试上孤篷共吟赏,芙蓉红满相公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秋湘堂(qiū xiāng táng):古代建筑名,位于湖边或溪畔的小亭子。 何巩(hé gǒng):明代诗人。 溪(xī):小河。 晚花(wǎn huā):晚开的花。 秋柳(qiū liǔ):秋天的柳树。 莺(yīng):鸟名,即黄鹂。 乞诗(qǐ shī):请求写诗。 稚子(zhì zǐ):小孩子。 渔郎(yú láng):指以捕鱼为生的人。 孤篷(gū péng):孤舟。 芙蓉(fú róng):花名,又称荷花。

翻译

秋天的湖畔小亭,是在天空斜斜的月光下,透过屋檐低低地照进来。屋里的窗户敞开着,可以看到对面的小溪。地上落满了晚开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在花间栖息。几株秋天的柳树已经停止了鸟儿的啼叫。一个小孩子请求诗人写诗,一个老渔夫自己带着酒来。我们一起登上孤舟,共同吟咏赏月,看着芙蓉花盛开在相公堤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秋夜景象,通过描写月光、花草、小溪和人物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意象清新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和谐的氛围。同时,诗中的人物形象也生动鲜明,小孩子的稚气和老渔夫的慈祥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不同角色的关怀和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何巩道

明末清初广东香山人,字皇图。明诸生。入清不仕。诗多故国之思。有《樾巢稿》。 ► 4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