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汪鐏石

世事从来半似棋,惊乌长绕向南枝。 轻寒已觉裘先敝,习懒真惭股未锥。 萍在水边难久住,雁逢秋到忍相离。 粤台自有明明月,作赋无劳宋玉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答汪鐏石(dá wāng zūn shí):回答王樽的石头,这里指作者何巩在王樽的石头上作诗。
  • (qiú):古代的一种皮质外衣。
  • 习懒(xí lǎn):习惯懒惰。
  • (gǔ):这里指腿。
  • (zhuī):这里指锥子,用来缝补衣物的工具。
  • (píng):浮在水面的植物。
  • 粤台(yuè tái):这里指广东和台湾,代指南方地区。

翻译

世事向来有如下棋一般,惊动的乌鸦长久盘旋在南枝上。微微的寒意已经感觉到衣裘破损,习惯懒惰真是令人羞愧,连缝补衣物的工具都未曾动过。浮萍在水边难以久留,迎来秋天的候鸟却不得不忍受相互分离。广东和台湾自有明亮的月光,写赋诗也不必像宋玉那样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世事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生活中的琐事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意深远,寓意丰富。

何巩道

明末清初广东香山人,字皇图。明诸生。入清不仕。诗多故国之思。有《樾巢稿》。 ► 4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