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桥

· 陈孚
东鲁三家市,长桥压怒涛。 寒沙秋一雁,残月夜千艘。 北极天形大,中原地势高。 百年洙泗上,今得浣征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鲁桥: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是连接洙水和泗水的一座桥梁。
  • 东鲁:指山东地区,古时属于鲁国。
  • 三家市:指集市,可能因有三家店铺而得名。
  • 长桥:指鲁桥,因其较长而得名。
  • 怒涛:形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 寒沙:寒冷的沙滩。
  • 秋一雁:秋天的一只雁,象征孤独和迁徙。
  • 残月:即将落下的月亮。
  • 夜千艘:夜晚有成千的船只经过。
  • 北极:指北方,这里可能指北方的天空。
  • 天形大:天空显得辽阔无垠。
  •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时政治、经济中心。
  • 地势高:地形高耸。
  • 百年:指长时间。
  • 洙泗:洙水和泗水,流经曲阜的两条河流。
  • 浣征袍:洗去征袍上的尘土,象征结束征战,得到休息。

翻译

东鲁的三家市集,长桥横跨在汹涌的怒涛之上。 寒冷的沙滩上,秋天孤雁飞过,残月下,夜晚有成千的船只穿梭。 北方的天空显得辽阔,中原的地势高耸。 在洙泗河畔,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如今终于可以洗去征袍上的尘土,得到片刻的安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鲁桥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通过“长桥压怒涛”、“寒沙秋一雁”等意象,展现了鲁桥的雄伟与孤独。诗中“北极天形大,中原地势高”不仅描绘了地理特征,也隐喻了历史的辽阔与高远。结尾的“百年洙泗上,今得浣征袍”则表达了历经沧桑后的宁静与慰藉,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陈孚

元台州临海人,字刚中,号勿斋。幼颖悟。世祖时以布衣上《大一统赋》,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调翰林国史院编修,摄礼部郎中,随梁曾使安南,还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为建德路总管府治中。历迁衢州、台州两路,所至多善政。卒谥文惠。年六十四。天材过人,性任侠不羁,诗文不事雕。有《观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