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

· 陈孚
百万人家簇绮罗,丛祠无数舞婆娑。 山盘衡岳树林密,水落洞庭凫雁多。 染竹痕深湘女泪,佩兰声断楚囚歌。 洛阳年少胡为者,不奈承尘鵩鸟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潭州:古地名,今湖南省长沙市。
  • 簇绮罗:形容人家密集,如同聚集的华丽绸缎。
  • 丛祠:众多的祠堂。
  • 舞婆娑:形容舞蹈的姿态优美。
  • 衡岳:指南岳衡山。
  • 洞庭:指洞庭湖。
  • 凫雁:野鸭和大雁。
  • 染竹:指竹子上染有湘妃的泪痕。
  • 湘女泪:传说湘妃因思念舜帝而泪洒竹上,形成斑点。
  • 佩兰:佩戴兰草,象征高洁。
  • 楚囚歌:指楚国囚犯所唱的悲歌。
  • 洛阳年少:指来自洛阳的年轻人。
  • 承尘:指天花板,这里比喻高处。
  • 鵩鸟:传说中不祥的鸟。

翻译

百万人家如华丽的绸缎聚集,众多的祠堂中舞者姿态优美。 山峦环绕衡山,树木茂密,洞庭湖水退去,野鸭和大雁成群。 竹子上染有湘妃深深的泪痕,佩戴的兰草声音断续,如同楚囚的悲歌。 来自洛阳的年轻人啊,你为何不耐高处的鵩鸟之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潭州的繁华景象与自然风光,通过“簇绮罗”、“舞婆娑”等词语展现了人烟稠密、文化繁荣的画面。诗中“染竹痕深”、“佩兰声断”等句,融入了湘妃泪和楚囚歌的典故,增添了诗意与历史感。结尾的“洛阳年少”与“承尘鵩鸟”则带有哲理意味,暗示了年轻人面对困境的无奈与挣扎。

陈孚

元台州临海人,字刚中,号勿斋。幼颖悟。世祖时以布衣上《大一统赋》,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调翰林国史院编修,摄礼部郎中,随梁曾使安南,还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为建德路总管府治中。历迁衢州、台州两路,所至多善政。卒谥文惠。年六十四。天材过人,性任侠不羁,诗文不事雕。有《观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