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汪主簿及茗源诸公

· 陈普
章甫公西愧点雩,断缨子路羡柴愚。 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 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歔。 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 公西:古代官名,指公西氏,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大夫家族。
  • 点雩: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指在雩祭中点火。
  • 断缨:古代官员帽子上的装饰,断缨意味着失去官职。
  • 子路:孔子的弟子,以勇猛著称。
  • 柴愚:指子路的别号,因其性格直率,有时显得愚钝。
  • 天知人弃:天意知道人的放弃。
  • 道屈身伸:道义上受到委屈,但身体和精神上得到伸展。
  • 薰天声利:指名声和利益如烟云般升腾。
  • 欷歔:叹息声。
  • 行藏:行踪,指人的行为和藏匿。
  • 琅琊客:指隐居的人,琅琊是古代一个地名,常用来指代隐士。
  • 采药:采集草药,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 深山:偏远的山林,常与隐居生活联系在一起。

翻译

戴着礼帽,我愧对公西氏在雩祭中的点火, 失去了官职的装饰,我羡慕子路那直率的愚钝。 天意知道人的放弃,终将带来多福, 道义上虽受委屈,但通过读书,身心得以伸展。 在官场中,必须学会忍耐, 名声和利益如烟云般升腾,却尽是叹息。 我的行踪,就像隐居的琅琊客, 在深山中采药,日子充实而不虚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章甫公西愧点雩”和“断缨子路羡柴愚”两句,通过对比古代的礼仪和直率的个性,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后两句则通过“天知人弃终多福”和“道屈身伸赖读书”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理解和对知识的重视。最后两句“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陈普

陈普

宋福州宁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号石堂,又号惧斋。从韩翼甫游。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开门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受聘主云庄书院,又留讲鳌峰、饶广,在德兴初庵书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众。其学以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而后已。有《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句解钤键》、《字义》等。 ► 766篇诗文

陈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