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乍见入井

· 陈普
乍见无从那处生,非思非勉出天真。 苟无物欲相攻夺,人性如何有不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乍见:突然看见。
  • 无从:没有地方,没有方法。
  • 非思非勉:不是经过思考,也不是勉强。
  • 出天真:出自天性。
  • 物欲:物质欲望。
  • 相攻夺:相互争夺。
  • 人性:人的本性。
  • 不仁:缺乏仁爱之心。

翻译

突然看见一个人掉入井中,我没有任何思考和勉强,本能地想要去救他。如果人的本性中没有物质欲望的相互争夺,那么人性怎么会缺乏仁爱之心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突发事件,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诗中“乍见无从那处生,非思非勉出天真”描绘了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是出自天性的,不需要经过思考和勉强。而“苟无物欲相攻夺,人性如何有不仁”则进一步探讨了人性中的仁爱之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如果人的本性中没有物质欲望的相互争夺,那么人性就不会缺乏仁爱之心。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陈普

陈普

宋福州宁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号石堂,又号惧斋。从韩翼甫游。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开门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受聘主云庄书院,又留讲鳌峰、饶广,在德兴初庵书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众。其学以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而后已。有《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句解钤键》、《字义》等。 ► 766篇诗文

陈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