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笋

· 陈造
犀非犀,玉非玉,拂拂轻霜浮脆绿。 披箨含梢欲成竹,娟娟袅袅森可束。 稀间只称佳月照,劲处差耐清风触。 少忍充庖得补林,主人为目不为腹。 论材似也子胜人,终竟鼻祖与膏馥。 官闲尽日据胡床,乐与此君同避俗。 冷笑京华痴少年,枉费千金买花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陈造:人名,南宋官员。
  • (xī):犀牛。
  • 拂拂:形容风轻轻地吹动。
  • 披箨(tuò):笋壳脱落。
  • 娟娟袅袅:形容姿态柔美。
  • :捆束。
  • 充庖(páo):指当作菜肴。
  • 膏馥(gāo fù):本为脂膏的香气,比喻美好的品德。

翻译

它不是犀牛,也不是玉,轻拂的寒霜浮在那脆嫩的绿色之上。笋壳脱落含着竹梢将要长成竹子,姿态柔美又浓密得可以捆束起来。稀疏之处只说配得上明月照耀,刚劲之处勉强能承受清风的吹拂。稍稍忍耐被当作菜肴能修补树林,主人是为了观赏而不是为了食用。论材质似乎也能胜过人,最终还是有着鼻祖般的美好品德与香气。当官闲暇整日靠着胡床,乐于和这竹子一同躲避俗世。冷笑京城那些痴迷的年轻人们,白白浪费千金去购买花木。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笋展开描写。诗中通过对笋的外观、姿态等进行生动刻画,如“犀非犀,玉非玉”“披箨含梢欲成竹,娟娟袅袅森可束”等,表现出笋独特的形象和气质。诗中还描述了笋与自然元素的关系,如与霜、月、风等。作者强调笋不仅有外在之美,还有内在的品质,“论材似也子胜人,终竟鼻祖与膏馥”,体现了对笋的赞赏。同时,通过与“京华痴少年”购花木对比,突出自己爱笋以及以笋避俗的情志。全诗语言优美,对笋的描写细腻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笋的喜爱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陈造

陈造

宋高邮人,字唐卿。孝宗淳熙二年进士。官至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与世多龃龉,自以为无补于世,置之江湖乃宜。遂号江湖长翁。善为文。有《江湖长翁集》。 ► 20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