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王直方

人情校往复,屡勉终不近。 一诗已经年,知子不我怨。 生世馀几何,尺箠日取寸。 怀禄有遐心,从俗无远韵。 时从府中归,数过林下饭。 平生功名意,回作香火愿。 三年不举觞,吻颊烟火焮。 岂无两苍龙,沾我一雨润。 官粗诗未工,猛乞毋小靳。 人生如此尔,文字已其闰。 是身虽臭腐,宁作青紫楦。 永怀忘年友,死矣馀令问。 念子颇似之,老我何所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校往复:计较往来。 (jiào),计较。
  • 屡勉终不近:多次勉励却始终没能接近目标(追求)。
  • 一诗已经年:写一首诗已经过去一年时间。
  • 知子不我怨:知道你不会怨恨我(没能及时回复)。这里是宾语前置,应为“知子不怨我”。
  • 生世馀几何:人生剩下的时间能有多少。
  • 尺箠日取寸:一尺长的鞭子,每天截取一寸,比喻时光日渐消磨。 (chuí),鞭子。
  • 怀禄有遐心:心里想着俸禄又有远大志向。 遐心,高远的志向。
  • 从俗无远韵:追随世俗就没有高远的情韵。
  • 数过林下饭:多次到山林中人家吃饭。 ,拜访。
  • 吻颊烟火焮:嘴唇脸颊都被做饭的烟火炙烤。 (xìn),炙、烧。
  • 两苍龙:代指雨水,古代传说龙能行云布雨。
  • 沾我一雨润:给我一点雨水的滋润,这里喻指得到一些帮助(包括创作灵感等)。
  • 官粗诗未工:官职低微,诗也没有写得精巧。
  • 猛乞毋小靳:急切请求不要吝啬(对我诗作的指导等)。 (jìn),吝啬。
  • 文字已其闰:文字创作已经是人生额外的事 (相较人生来说不那么重要)。 ,余数、额外的。
  • 青紫楦:南朝梁 陶弘景 《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 :“ 洪 用为得仙, 楮 用为入道,各各为家,非可以优劣断也。而世之学者,以 椿 龄 楮 死,是为龟鹤异途;不见 庄生 所谓大木以不材终年,虫能以希声尽天,是以长短殊用,不在形殂也。且朝菌短惨,迟疑之辈,自许云霄之上。 江 芊 ( 江斅 ) 叩头门阀, 王 ( 王晏 ) 复輭颔教跡 ; 楮 ( 徐楮 ) 令子弟,还为 “青紫楦” 。 用此而观,非可一理推也。”后因以“青紫楦” 指热衷功名的人 。
  • 令问:好名声。 (wèn),音义同“闻”,名声、声誉 。

翻译

人之常情总是计较往来,但我虽多次努力却始终没能做到很好。写一首诗来回复你,已然过去一年时光,我知道你并不会怨恨我。人生剩下的时间能有多少呢?时光就如那尺长的鞭子,每日都在逐渐被截取消磨。心中既想着俸禄又有高远的志向,然而一旦追随世俗,便没了高远的情韵。有时候从府中回来,我会多次前往山林中人家吃饭。平生追求功名的心意,如今转而化作对香火的祈愿。三年都没有举杯饮酒,嘴唇脸颊常被做饭的烟火炙烤。难道就没有神龙来,降下一场雨滋润我一下吗?我官职低微,诗也写得不够精巧,急切请求你不要吝啬对我的指导。人生不过如此,文字创作相比于人生本身已经是额外的事情了。这身躯虽然终会腐朽,可我宁死也不当那热衷于功名利禄之人。我永远怀念着那忘年之交,虽然他已经逝去,但留下了美好的名声。想到你颇像我那故去的忘年友,我即便老去又有什么遗憾呢。

赏析

这首诗是陈师道寄给王直方的答谢之作。诗中情感真挚且复杂,满是诗人对人生、友情、志向等多方面的感悟。首联与颔联以未能及时回复友人诗作之事开篇,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知道友人不会见怪,体现出他们之间深厚且纯粹的情谊。

颈联与颔联以时光易逝之感,引出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纠结于禄位与志向、世俗与高雅之间,展现出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无奈与挣扎。 “时从府中归,数过林下饭” 等句生动描绘出生活的平淡与宁静,以及诗人在这样生活中转变心态,将功名之意转为平淡的祈愿。

写自己作诗之艰和生活的困窘,通过 “三年不举觞,吻颊烟火焮” 等细节刻画淋漓尽致。同时,以渴望神龙降雨作比,急切希望得到友人在诗歌创作上的指导。诗人在诗中直言人生与文字事业的关系,认为文字创作是生活的点缀,流露出一种豁达又清醒的人生态度。

最后,诗人以敬重的忘年友作比,表达对友人品德的高度赞赏,归结到因有这样的朋友,自己即使年迈也无所遗憾,升华了友情主题。全诗语言质朴平实,却饱含深沉情感,透过诗句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复杂的心路历程,以及对生活、理想、友情的追求与坚守 ,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陈师道

陈师道

宋徐州彭城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少学文于曾巩,无意仕进。巩荐其修史,以布衣未用。哲宗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又用梁焘荐,为太学博士。因越境出南京见苏轼,改颍州教授。绍圣初,又因进用不由科第而罢归。元符三年,召为秘书省正字。为人高介有节,安贫乐道。论诗推服黄庭坚,多苦吟之作,为江西诗派有代表性诗人。有《后山集》、《后山谈丛》、《后山诗话》等。 ► 7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