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愁鬓:因忧愁而显得凌乱的鬓发。
- 香云坠:形容鬓发蓬松下垂如散发着香气的云朵。
- 娇眸:美丽动人的眼睛。
- 水玉裁:像用水晶雕琢而成,形容眼睛清澈明亮。水玉,即水晶。
- ****月屏风幌(huǎng):饰有月亮图案的屏风和帷幕。屏,屏风;风幌,帐幔、帷幕 。
- 音耗:音信、消息。
- 玉露:秋天的露水。
- 庭砌:庭院中的台阶。砌,台阶。
- 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
- 琯(guǎn)灰:古代候气之法,将芦苇茎中的薄膜烧成灰,放入十二乐律的玉管内置于密室,当节候至,某律管内的灰就会相应飞出。琯,古代吹奏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
翻译
忧愁中她的鬓发如香云般松乱低垂,那娇美的眼睛如同水晶精心雕琢剪裁。饰有月亮图案的屏风和帷幕为谁打开?远在天外的人毫无音信,让她心里百般猜测。 秋天的露水沾湿了庭院中的台阶,秋风轻轻吹动着候气的琯灰。两人相互对视,仿佛如梦刚醒。只是害怕对方又抛下自己离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
赏析
这首《南歌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愁思与期盼。上阕侧重外貌描写,“愁鬓香云坠,娇眸水玉裁”生动地刻画女子愁容下依然美丽动人的面容,暗示出她因相思而憔悴。“月屏风幌为谁开”借景抒情,明月照屏风、帷幕的画面,增添了孤寂氛围,“为谁开”进一步凸显对远方人归期的疑惑与期盼,“百般猜”将内心的复杂思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 下阕从景语过渡到情语,“玉露沾庭砌,金风动琯灰”描绘出秋夜的清冷与静谧,烘托女子内心的惆怅。“相看有似梦初回”,两人相见时恍惚如梦醒的感受,写出等待相聚的虚幻与不真实,传达出历经相思之苦后的复杂心境。结句“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把女子对再次分离的担忧和不知归期的哀伤推向高潮,突出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不安。整首词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清幽,用词巧妙,很好地表现了词中男女之间复杂曲折的爱情。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
秦观的其他作品
- 《 徐仲车食于学官吏或以为不可欲罢去之太守不听礼遇如初感之而作 》 —— [ 宋 ] 秦观
- 《 望海潮 》 —— [ 宋 ] 秦观
- 《 次韵裴秀才上太守向公二首 》 —— [ 宋 ] 秦观
- 《 送酒与泗州太守张朝请 》 —— [ 宋 ] 秦观
- 《 离魂记 》 —— [ 宋 ] 秦观
- 《 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 》 —— [ 宋 ] 秦观
- 《 丑奴儿 · 夜来酒醒清无梦 》 —— [ 宋 ] 秦观
- 《 江城子 》 —— [ 宋 ] 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