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女搔绵吟

· 华岳
閒窗日上三竿竹,窗下娇娥整轮辐。 匆匆未暇理云鬟,半朵青鸦倚红玉。 青梢摘尽银香囊,画栏平倚斑筠筐。 时将纤手翻雪霜,酥胸玉面同光芒。 捧归细捲银成索,牵出松松云一握。 珠唇呵挺气温温,鹦觜踏车声络络。 今年莫怪功绩稀,阿奶勒绣鸳鸯帏。 如今织出秋江练,十月正好裁新衣。 客心闻此愁无著,一夜清寒动寥寞。 明朝为问买一端,剪做道袍披落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邻女: 邻居的年轻女子。
  • 搔绵吟: 指女子在忙碌中整理丝绵的动作,可能是在准备缝制衣物。
  • 华岳: 作者名,唐代诗人。
  • 閒窗: 空闲的窗户。
  • 三竿竹: 日上三竿,指时间已过早。
  • 娇娥: 美丽的女子。
  • 轮辐: 指纺车的部件。
  • 云鬟: 女子的发髻。
  • 青鸦: 青黑色的鸟,此处比喻女子的发簪或发饰。
  • 红玉: 红色的玉石,此处形容女子的肌肤。
  • 银香囊: 装饰有香料的小袋子,常挂在身上。
  • 斑筠筐: 斑驳的竹编筐,用于盛放丝绵等物。
  • 纤手: 手指细长,此处形容女子的手。
  • 酥胸玉面: 形容女子胸部白皙,面容如玉。
  • 银成索: 银线编织成绳索状。
  • 松松云: 如云般蓬松的丝绵。
  • 珠唇: 像珍珠般的嘴唇,形容女子嘴唇红润。
  • 呵挺: 吹气使物体变暖,此处指女子呵气使丝绵温暖。
  • 鹦觜踏车: 像鹦鹉踩踏车轮发出的声音,形容女子纺织时的节奏。
  • 阿奶: 对老年女性的尊称,此处指教她纺织的长辈。
  • 鸳鸯帏: 鸳鸯图案的帷帐,通常代表婚姻生活。
  • 秋江练: 秋天江水般的丝绸,质地柔软。
  • 新衣: 刚刚裁剪好的新衣。
  • : 安放,此处指消除愁绪。
  • 寥寞: 寂寞,孤独。
  • 道袍: 佛教僧侣穿的长袍。
  • 落魄: 落魄失意的样子。

翻译

在一个清晨,邻家的少女在窗边忙碌着,阳光透过三竿高的竹影洒进屋内。她专心致志地整理着纺车的部件,顾不上梳理她的秀发,只随意挽了个发髻。她从篮子里取出丝绵,一边细心地整理,一边倚靠在画栏旁。她那双纤细的手像翻动雪霜一般灵巧,她的酥胸和玉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她把整理好的丝绵细心地卷起来,像银线编织成的绳索,手里抓着一大团松软如云的丝绵。她呵气让丝绵变得温暖,就像鹦鹉踩踏车轮发出的轻柔声音。这一年,她的纺织成果或许不多,因为老祖母还在监督她,要她继续为鸳鸯图案的帷帐增添新的绣品。现在,她已经织出了秋天江水般的丝绸,十月份正是裁剪新衣的好时节。

听到这些,远行的旅人不禁感到忧愁,夜晚的清冷让他倍感孤独。他决定明天去市场买回一段同样的好料子,裁剪成一件道袍,尽管心情落魄,但还是希望能借此抵挡这份寂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少女纺织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勤劳与手艺。华岳以富有诗意的语言,不仅刻画了邻女忙碌而专注的纺织过程,还通过细节展示了她的美丽与心灵手巧。诗中的“珠唇呵挺”、“鹦觜踏车”等画面,既有生活的趣味,又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同时,也借女子的日常劳作,暗示了传统社会中妇女的职责与命运。整首诗富有生活气息,情感深沉,展现出作者对民间生活的理解和同情。

华岳

宋池州贵池人,字子西,号翠微。武学生。宁宗开禧元年,上书谏北伐,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侂胄大怒,下大理寺,囚建宁狱中。侂胄诛,放还,复入学,登嘉定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又谋去丞相史弥远,事觉,下临安狱,杖死东市。有《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南征录》。 ► 402篇诗文

华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