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
子长少不羁,发轫遍丘壑。
晚遭李陵祸,愤悱思远托。
高辞振幽光,直笔诛隐恶。
驰骋数千载,贯穿百家作。
至今青简上,文彩炳金雘。
高才忽小疵,难用常情度。
譬彼海运鹏,岂复顾缯缴。
区区班叔皮,未易议疏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不羁:不受拘束。
- 发轫(rèn):比喻事物的开端。
- 愤悱(fěi):形容冥思苦想而难以言表。
- 幽光:潜隐的光辉。
- 金雘(huò):本指丹雘,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这里指文采鲜明。
- 缯缴(zēng zhuó):即矰缴,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翻译
司马迁年少时就不受拘束,初始便遍游山川。后来遭遇李陵之祸,苦苦思索想要寄托长远。他高远的文辞闪耀着幽隐的光辉,正直的笔触能揭露隐藏的丑恶。其驰骋于数千载的历史,贯穿了众多百家的作品。至今在青色的竹简上,文采还鲜明如丹雘。他有很高的才能却有小小的瑕疵,难以用常理去衡量。就好像那在海上运行的大鹏,怎么会再顾及那系着丝绳的短箭。区区的班彪,是不容易评议他的疏略的。
赏析
这首诗是对司马迁的赞誉与评价。诗中赞扬了司马迁年少遍游的经历,以及他面对李陵之祸时的思考,其文辞和直笔精神。强调他在历史记载和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同时也指出他虽有小疵,但不能用平常的标准去衡量,并用海运鹏作比,突出他的非凡。最后提及班彪对司马迁的评议不够恰当。此诗展现了对司马迁全面且独特的认识与理解,对其才华和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