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宝林塔张灯次胡瑗韵
飞来峰上塔,然蜜奉慈观。
互照三山冢,分辉七宝栏。
势擎金界迥,影蘸玉奁寒。
次第边烽举,高低祭烛攒。
虹旌排阵堞,火伞御灵官。
魏乘珠千颗,隋帆锦万端。
华敷连藏海,光集匝宫坛。
囧囧连青昊,荧荧逼翠峦。
月卿秋抒思,星将夜濡翰。
继听钧天奏,尤知属和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然蜜:然同“燃”。
- 慈观:cí guàn,佛教语,指佛的慈悲观。
- 金界:佛地,佛寺。
- 玉奁:yù lián,玉制的镜匣。
- 烽:fēng,指烽火。
- 虹旌:hóng jīng,彩旗。
- 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 火伞:比喻烈日。
- 灵官:道教有灵官。
- 华敷:华丽的铺展。
- 藏海:佛教语,指包含无数的真理。
- 囧囧:jiǒng jiǒng,明亮貌。
- 青昊:qīng hào,青天。
- 濡翰:rú hàn,蘸笔书写。
翻译
飞来峰上的塔,燃灯供奉着佛的慈悲观。灯光互相映照在三山的坟冢上,分洒光辉在七宝栏杆处。气势托举着佛寺高远,影子浸湿在玉制镜匣般寒冷。依次是边境烽火燃起,高低错落的祭祀烛火攒聚。彩虹般的旗帜排列在城堞上,烈日般的如同为灵官遮阳。像魏时的明珠有上千颗,像隋时的锦帆有万千端。华丽地铺展连着那无尽的真理之海,光芒聚集环绕着宫殿的神坛。明亮的连接着青天,闪烁地逼迫着苍翠山峦。月中仙人在秋天抒发情思,星中神将在夜晚蘸笔书写。接着听到天上仙乐演奏,更知道应和是困难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宝林塔张灯的壮观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情境和氛围。诗中通过对塔、灯光、山峰、坟冢、栏杆、彩旗、烈日、烽火等众多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互照三山冢,分辉七宝栏”等句,生动地展现出了光芒的分布和情境;“势擎金界迥,影蘸玉奁寒”则突出了塔的巍峨和环境的清幽。整首诗用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意境,展现出了作者对于这一场景的深刻感受和独特描绘,富有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一些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