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鱼鳞甃(zhòu): 像鱼鳞一样排列的砌石。“甃”,砖砌的井壁,这里泛指砌石。
- 团璧: 圆月。
- ****白蘋(pín): 一种水生植物,夏季开花,这里指白蘋所引起的风。
- 尺鲤: 指书信。古时认为鱼能传递书信 。
- 沈郎: 指南朝梁诗人沈约,这里是作者自比。沈约身体不好,常说自己日渐消瘦。
- 迟暮: 指晚年,暮年。
翻译
像鱼鳞般的砌石排列在空旷之处,尽显清新的碧色,带着寒露的桂树枝头,高高挂着如璧玉般的明月。微风拂过白蘋,吹向北窗,那传递书信的鱼儿却沉入水底,让我与远方失去了联系。燕子带着雏鸟准备归巢,而我这如沈约般病弱的身躯,在迟暮之年更感心惊。心中那浓郁得化不开的愁绪,茫茫然不知该寄托在何处,只能寄托在那万里之外江南长满芳草的路上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哀愁之景。开篇“鱼鳞甃空排嫩碧,露桂梢寒挂团璧”,通过对秋日环境如鱼鳞般的砌石、寒露中的桂树和明月的描写,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白蘋风起吹北窗,尺鲤沉没断消息”展现出秋风萧索中,作者因收不到远方消息而产生的惆怅。“燕子将雏欲归去”描绘了鸟儿秋时的归巢,暗示时光流逝,与“沈郎病骨惊迟暮”中作者自比沈约,感叹自己病弱之躯面对迟暮的惊心相互映衬,刻画出作者内心的哀愁与无奈。最后“浓愁茫茫寄何处,万里江南芳草路”,将这份浓稠的愁绪寄托于万里之外江南的芳草路上,给人一种悠长而寂寥的感受,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在秋日里的忧郁、迟暮之叹和对远方的深沉怀念。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