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雪二首

· 苏辙
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 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 黍酝盈瓢终寡味,石薪烘灶信奇功。 颇嫌半夜欺毛褐,却喜年来麦定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陋巷:狭窄的街巷。
  • 黍酝:黍米酿造的酒。
  • 寡味:没有味道,缺乏滋味。
  • 石薪:石炭,即煤炭。

翻译

在这寂静的佳节里于简陋的小巷中,雪花穿过窗户伴有寒风。出去迎接过往的客人知道自己并非患病,归来面对先师为常常空寂而欣喜。瓢中装满黍米酿造的酒最终也觉得没什么味道,用煤炭烧炉灶确实有奇特的功效。很是嫌怨半夜欺凌身上的粗毛衣服,却为近年来麦子必定丰收而喜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在陋巷中的景象与诗人的心境。诗中既有对环境的描写,如萧条的佳节与穿窗的雪和寒风,也有对自身状态和心情的表达,如迎接过客与面对先师的感受。尽管酒寡味、半夜天寒,但因麦子有望丰收还是带来了喜悦。整体氛围宁静而略带清寒,体现出一种复杂的内心感受,有对清苦生活的接受,也有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