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扇

· 苏辙
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 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凉奈尔何。 汉代谁令收汲黯,赵人犹欲用廉颇。 心知怀袖非安处,重见秋风愧恨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败荷: 萧条枯萎的荷花,比喻秋后失去鲜艳色彩的事物。
  • 丹青: 丹砂和青雘,古代绘画常用颜料,这里指画作。
  • 彷佛: 好像,隐约可见。
  • 用舍: 指被任用或被弃置,古代官场术语。
  • 炎凉: 形容世态人情的冷暖变化。
  • 汲黯: 汉朝名臣,因直言敢谏而受贬。
  • 廉颇: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因年老失势被闲置,后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
  • 怀袖: 指藏于袖中的扇子,暗喻怀才不遇的境况。
  • 愧恨: 感到羞愧和遗憾。

翻译

秋天来临,团扇就像凋零的荷花,昔日的精美图案仿佛是古老的松萝。一时的起落并非我所能掌控,世间炎凉变换,又能拿这情状怎么办呢?回想汉代,谁让汲黯遭遇贬谪?赵国的人们还在期盼廉颇这样的老将能得到重用。心中明白,藏在袖中的扇子并不是长久之地,每当秋风吹过,我就更加感到羞愧和遗憾。

赏析

苏辙以秋扇自比,寓言了仕途沉浮和个人命运的无常。他感叹自己如同秋扇,虽曾受宠一时,但随着季节更替,渐渐被遗忘。同时,借汲黯和廉颇的典故,表达了对公正贤能之人被闲置的忧虑,以及对自己无法左右仕途变迁的无奈。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怀才不遇之感,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期待。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