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胡

· 苏辙
山胡拥苍毳,两耳白茸茸。 野树啼终日,黔山深几重。 啄溪探细石,噪虎上孤峰。 被执应多恨,筠笼仅不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胡:即“鹧鸪”(zhè gū)鸟。
  • 苍毳:深青色的鸟兽细毛。
  • 黔山:贵州的山。黔,贵州的简称。
  • 筠笼:竹笼。筠(yún)。

翻译

山胡鸟拥着深青色的细毛,两只耳朵洁白而毛茸茸的。在野外树林中整日啼叫,贵州的山有多深远层层。它在溪流边啄寻着细小的石子,在孤峰上喧哗呼叫如老虎一般。被捕捉了应该有很多遗憾怨恨,仅因为竹笼不能容纳它。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山胡鸟的形象和生活环境。诗的开头形容了山胡鸟的外貌特征,突出了其独特之处。接着描述了它在山林中的活动,啼叫不停,展现了充满生机的场景。“啄溪”“噪虎”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山胡鸟的行为习性。最后写到山胡鸟被捕捉后的可能感受以及原因。整体上,通过对山胡鸟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生物的关注以及对其自由受到拘束的一种感慨。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