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堂会宿二首

· 苏辙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逍遥堂:苏辙在当时所居住的地方,可能是一个有园林或自然环境优美的居所。
  • 千寻木:形容极高大的树木,一寻约为八尺,千寻则极言其高。
  • 中宵:半夜,深夜。
  • 风雨声:指夜晚风雨交加的声音。
  • 对床: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原指兄弟两人共寝,此处可能是指怀念与友人共处的时光。
  • 旧约:指旧时的约定或者友情。
  • 漂泊:形容生活不稳定,四处流浪。
  • 彭城:即徐州,古代地名。

翻译

在逍遥堂后那棵参天大树下,每到深夜,风雨声不断传来。我误以为能在这儿找到与老友共眠的记忆(对床寻旧约),却没想到自己此刻正孤独地漂泊在彭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逍遥堂夜晚的风雨声和诗人对昔日友情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寓居彭城时的孤寂与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误喜"二字透露出诗人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失落,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以景寄情,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孤独体验和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