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戎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 三峡: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 控百蛮:管辖众多的少数民族地区。
- 沙昏:沙尘弥漫的黄昏。
- 禁军:古代国家的正规军事力量。
- 罗纨:丝织品,这里指贵重的衣物。
- 靳不还:吝啬不肯归还。
- 投毡:交换毛毡,可能是交易的一种方式。
- 孱颜:形容马瘦弱无力。
- 兀兀:形容人精神疲惫。
- 头垂髻:头发披散的样子。
- 团团:形容耳朵圆润。
- 夷声:指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
- 间关:险阻崎岖,形容道路艰难。
翻译
长江水直通三峡,戎州城雄踞四方,管辖着众多的边远民族。黄昏时分,沙尘弥漫,旅人们疲倦不堪;边境宁静,禁卫军们也显得清闲。汉人与胡人在这里形成了奇特的市场,贵重的丝织品被他们珍视,不肯轻易交易。人们交换毛毡,只为换取一匹瘦弱的马,以解旅途之困。这里的居民,有的头发披散,有的耳朵上挂着耳环,他们的语言我们无法理解,只因争夺利益,道路变得格外艰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戎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交融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江水、城市、边疆的繁忙与静谧,展现了地域的辽阔与多元。沙尘中的行旅、禁军的悠闲以及汉胡之间的交易,都揭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与异域文化的特点。同时,诗中对当地人生活习惯和语言的描绘,也体现了作者对陌生世界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