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颜碑

· 苏辙
古碑残缺不可读,远人爱惜未忍磨。 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讹。 严颜平生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 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 军中生死何足怪,乘胜使气可若何。 斫头徐死子无怒,我岂畏死如儿曹。 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壮气吞黄河。 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横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严颜:东汉末年刘璋部下的武将。
  • 讹(é):错误。

翻译

古老的石碑已经残缺不能够认读了,远方来的人爱惜它而不忍心去打磨它。相传从前那严太守,刻石经历千年字迹已经有错误了。严颜生平事迹我不太记得了,唯独回忆起他在城被攻破时那最高的气节。被擒获而不受屈辱在古代也是有的,我喜爱他能折服张飞的豪迈。在军中生死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乘胜而意气用事又能怎么样呢。被砍头慢慢死去儿子也不要发怒,我难道会像那些小儿辈一样畏惧死亡吗。平常人面临杀戮或许也不会躲避,所看重的是那豪迈之气能吞没黄河。面临危险还能如此闲暇镇定,观看这石碑使人慷慨激昂而想拿起武器战斗。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严颜碑展开,既描述了石碑的现状,又追忆了严颜的事迹与气节。诗中通过对严颜不畏惧生死、保持气节的赞扬,展现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品质的钦佩与向往。同时也对严颜面对生死和挫折时的从容淡定表示赞赏,感慨其壮气如黄河般豪迈。最后通过览碑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慷慨激昂之情。全诗感情深沉,在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中表达了一种激昂的情绪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