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

· 苏辙
京师三日雪,雪尽泥方深。 闭门谢还往,不闻车马音。 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日升。 展转守床榻,欲起复不能。 开户失琼玉,满阶松竹阴。 客从远方来,疑我何苦心。 疏拙自当尔,有酒聊共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师:古代指首都,这里指当时的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 雪尽泥方深:雪融化后地面的泥土显得特别湿软。
  • 书帙(zhì):书籍的卷轴或书套,这里指书籍。
  • 南窗:面向南方的窗户,古人常在此处休息或读书。
  • 展转:辗转反侧,形容难以入睡或心情不安。
  • 琼玉:比喻洁白无瑕的美玉,这里形容雪景。
  • 疏拙:指自己性格疏淡、笨拙。
  • 斟(zhēn):酌酒,倒酒。

翻译

京城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雪化之后,地上的泥土变得格外深厚。我关闭门窗,谢绝了外面的往来,听不见车马的声音。 书房里的书卷凌乱不堪,南边的窗户透进初升的阳光。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起床却力不从心。 打开门一看,门外如琼玉般洁白的世界已被松竹的阴影覆盖。忽然有客人从远方来访,他们疑惑我为何如此忧郁。 我告诉他们,这都是我疏淡笨拙的性格使然,不如我们喝杯酒,聊以排解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京城雪后的生活情景。他因为大雪封门而选择了闭门不出,享受宁静的读书时光。然而,即使在这样的静谧中,诗人也无法摆脱内心的纷扰,辗转于床榻之间,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与远方客人的交流中,诗人坦诚了自己的疏拙,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琐事的化解之道。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乐于独处的生活态度。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