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

· 苏辙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濯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指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 (zhuó):洗。

翻译

在三伏天中酷热难耐几乎要烧焦皮骨,到了立秋后清风就像清洗肺腑肝脏般凉爽。天地没有偏私谁会顾念你,身心没有寄托偶尔才能获得安宁。用诗书长久地来打发日子,粗毛衣还需要准备来抵御寒冷。随便说百年之后怎么样知道是否能实现,姑且在这一天相互陪伴尽情欢乐吧。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季节变化对人的影响。伏天的酷热令人难耐,而秋后清风带来一丝清爽。诗人感慨天地并不会特别关照谁,只有身心偶尔能得安闲。他以诗书消磨时光,准备衣物应对寒冷,体现出一种面对生活的平实态度。最后表达了珍惜当下,与友人尽情相处的情绪。诗中既有对自然和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有对时光和未来的思索,感情真挚而自然。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