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世故:世上的各种事情、事务。
- 悭(qiān):缺欠,吝啬。
- 一掬(jū):两手所捧(的东西),形容少。
- 庙令:寺庙的住持管理人员。
- 恤(xù):体谅,忧虑。
翻译
世间事务繁杂纷纷扰扰,有谁还能得悠闲?蛟龙不施雨,独自沉睡着如同无事一般。人间早就厌烦这秋季漫长的干旱,就连山涧底下都极为缺少哪怕一捧清泉。寺庙的庙令时常酒足饭饱,而田家百姓长期只能以糠秕充饥并习以为常。心中忧虑之情不停,可又有谁来体恤呢?只能再燃起一炉香祈求上天降雨。
赏析
这首诗以祈雨为主题,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忧民情怀。开头以“世故纷纷”点明社会的繁杂,与蛟龙“独安眠”不施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当下干旱灾祸之下的不正常状态。中间两联通过干旱的严重后果,“人间已厌三秋旱,涧底犹悭一掬泉”写出干旱给人间带来的困苦;“庙令酒肴时醉饱,田家糠秕久安便”则将寺庙管理者的醉饱与田家百姓吃糠秕度日作比,突出社会的不公。尾联“忧心未已谁知恤,更把炉香试一燃”,直接抒发作者对百姓的忧心,且看不到有人来体恤关怀,只能寄希望于点燃炉香祈求降雨,进一步烘托出作者的无奈与忧虑 。整首诗语言平实,但寓意深刻,在朴实的文字中表达出对民生艰难的关切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