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昙秀

· 苏过
三年避地少经过,十日论诗喜琢磨。 自欲灰心老南岳,犹能茧足慰东坡。 来时野寺无鱼鼓,去后闲门有雀罗。 从此期师真似月,断云时复挂星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避地:指离开本土,逃避他乡。
  • 论诗:谈论诗歌、作诗。
  • 琢磨:思考、研究。
  • 灰心:丧失信心,意志消沉。
  • 南岳:指南岳衡山。
  • 茧足:指脚因走路多而磨破,如蚕茧一般。
  • 东坡:苏轼曾在黄州东坡筑室居住,自号东坡居士。
  • 鱼鼓:佛教法器,一种打击乐器。
  • 雀罗:捕雀的网罗,常用来形容门庭冷落。

翻译

三年来躲避流落到外很少有经过之处,十天里谈论诗歌喜欢仔细思索研究。自己想要意志消沉在南岳终老,还能够辛苦行走来慰藉东坡的我。来的时候野外的寺庙没有鱼鼓之声,离开之后那安静的屋门有了捕雀的网罗。从此期望大师真的就似那月亮,断开的云朵时而又悬挂在星河之上。

赏析

这首诗是苏过送别昙秀之作。首联叙述了与昙秀三年间的交往以及十日间论诗的情景。颔联表达昙秀想要隐居衡山,同时也写出他虽然准备离开但还对自己有所慰藉。颈联通过描写来的时候寺庙没有鱼鼓和离开后门庭冷落,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尾联将昙秀比作明月,即便有浮云遮挡,也会时而闪耀在星河,表达出对昙秀的期待和赞美,也蕴含着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整体意境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

苏过

宋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 2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