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元夜: 元宵节之夜,又称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 新春: 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
- 收积雨: 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降雨后天气转晴。
- 明月: 指明亮的月亮。
- 澹: 清淡,这里形容月光透过薄云显得柔和。
- 疏灯: 稀疏的灯火,形容灯光稀少。
- 远乐闻: 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音乐声。
- 天涯: 形容遥远的地方,这里指远离家乡。
- 节: 节日,此处指元宵节。
- 人事: 指人间的事情,包括人情世故。
- 拘束: 这里指卖酒的人因为规矩而显得拘谨。
- 醉醺: 醉醺醺的状态,形容喝得很畅快。
翻译
春节过后雨季结束,明亮的月亮穿透淡淡的云层。水面映照着稀疏的灯火,微风吹过,远处的欢歌笑语依稀可闻。即使身处异乡,元宵节的习俗仍在延续,人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令人感慨。卖酒的人似乎有些拘谨,什么时候才能毫无顾忌地痛饮一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夜的景象,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现了春雨初歇、月色朦胧的夜晚。诗人通过对疏灯、远乐的细致描绘,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节日氛围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通过“人事竟何分”一句,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结尾处的“何时一醉醺”,既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自嘲,也暗含对放纵情感的期待,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与生活情趣。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
苏辙的其他作品
- 《 次韵韩宗弼太祝送游太山 》 —— [ 宋 ] 苏辙
- 《 三日上辛祈谷除日宿斋户部右曹元日赋三绝句寄呈子瞻兄 》 —— [ 宋 ] 苏辙
- 《 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 》 —— [ 宋 ] 苏辙
- 《 约洞山文老夜话 》 —— [ 宋 ] 苏辙
-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 [ 宋 ] 苏辙
- 《 问蔡肇求李公麟画观音德云 》 —— [ 宋 ] 苏辙
- 《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皇太后阁六首 》 —— [ 宋 ] 苏辙
-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 [ 宋 ] 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