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

· 苏轼
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 但愿老师心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羸(léi)牛:瘦弱的牛。

翻译

春天来了哪里没有回归的鸿雁呢,不再是那瘦弱的牛踩踏旧日的踪迹。只希望老师的心如同明月一样,在哪一家的瓮中不能相逢呢。

赏析

这首诗富有一种空灵的意境和对老师的美好寄望。“春来何处不归鸿”以春景起笔,写出春天鸿雁归来的普遍景象。“非复羸牛踏旧踪”则有一种抛开过去、焕然一新的感觉。后两句表达了希望老师保持如月般纯净和明朗的心性,似乎暗示着无论在何种情境下,都能与老师的这种美好品质相遇。整体语言简洁,蕴含着深深的祝福和寓意,体现了苏轼诗歌的独特韵味和对人情的感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