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

· 苏轼
落帆谢公渚,日脚东西平。 孤亭得小憩,暮景含馀清。 坐待斗与牛,错落挂南甍。 老僧如夙昔,一笑意已倾。 新诗出故人,旧事疑前生。 吾生七往来,送老海上城。 逢人辄自哂,得鱼不忍烹。 似闻绩溪老,复作东都行。 小诗如秋菊,艳艳霜中明。 过此感我言,长篇发春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谢公渚: 指谢脁(tiǎo)曾任吴兴太守时,曾在湖中建亭,此处泛指江边的亭子。
  • 日脚: 日光的影子,此处形容太阳在天边的位置。
  • 餘清: 清凉、余晖。
  • : 屋顶的屋脊。
  • 夙昔: 往昔、昔日。
  • : 嘲笑。
  • 绩溪: 地名,在今安徽省南部。
  • 东都: 当时洛阳是东都,这里可能指的是孙莘老要去的地方。

翻译

船儿靠岸在谢公渚边,日影斜照两头分。 独自来到这小亭稍息,傍晚的景色带着几分清凉。 静坐等待斗宿和牛星,它们交错挂在南边屋脊上。 老僧笑容一如往昔,这一笑让我心已倾倒。 新诗出自老朋友之手,旧事仿佛前世重演。 我一生漂泊,送老在这海上的城市。 遇到人就自我嘲笑,得到鱼却舍不得烹煮。 听说绩溪的老友又要远行,再次去往东都。 你的小诗就像秋菊般,鲜艳地盛开在霜冷之中。 读过这些诗,触动我心中的话语,期待你长篇大作如春天般繁荣。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以次韵的形式,回应孙莘老寄来的斗野亭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描绘了夕阳下的斗野亭,自己在此小憩,享受着暮色中的宁静。他与老僧的相遇,如同旧识重逢,让人感到温暖。同时,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感叹自己的漂泊生涯,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最后,诗人以对友人新诗的赞美和期待其创作更多佳作为结,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友谊。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充满了人情味。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