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伯扬守虢

· 苏轼
华山东麓秦遗民,当时依山来避秦。 至今风俗含古意,柔桑绿水招行人。 行人掉臂不回首,争入崤函土囊口。 惟有使君千里来,欲饮三堂无事酒。 三堂本来一事无,日长睡起闻投壶。 床头砚石开云月,涧底松根斸雪腴。 山棚盗散人安寝,劝买耕牛发陈廪。 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虢(guó):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崤(xiáo)函:崤山和函谷关。 斸(zhú):挖。

翻译

在华山的东麓有秦时遗留下来的人民,当时他们靠着山来躲避秦朝。到现在风俗中还蕴含着古朴之意,柔美的桑树和碧绿的水流招揽着过往行人。行人甩动胳膊不回头,争相进入崤山函谷关如同土囊口般的险峻之地。只有使君从千里之外而来,想要在三堂饮没有纷扰的酒。三堂原本就没有什么事,白天变长睡起来就听到投壶的声音。床头的砚石好像分开了云月,山涧底部的松根挖掘出如白雪般丰腴的东西。山棚的盗贼消散人们可以安稳睡觉,劝人买耕牛打开陈旧的仓库。使君归来后只担任水衡卿,我想带着酒壶到你那里去喝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伯扬将要去赴任的虢地的景象和风俗。诗中既描写了当地古朴的风情,如那有着古意的风俗、柔桑绿水,也提到了险峻的地势如崤函。同时写了使君在那里悠闲的生活场景,如睡起投壶等。还描写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举措,如让盗贼消散,劝农耕等。体现出对王伯扬的祝福以及对其为官生活的一种想象和期盼。整体意境悠闲且带有对友人的美好期许。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