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三舍人省上

· 苏轼
纷纷荣瘁何能久,云雨从来翻覆手。恍如一梦堕枕中,却见三贤起江右。 嗟君妙质皆瑚琏,顾我虚名但箕斗。明朝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辇朝宣光。 武皇已老白云乡,正与群帝骖龙翔,独留杞梓扶明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荣瘁:繁荣和衰败。(瘁:cuì)
  • 翻覆手:指反复无常。
  •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夏商时为簋(guǐ),殷周时为瑚,汉代以后为琏。这里比喻人有才能,堪当大任。
  • 箕斗:箕星和斗星。这里比喻虚名。

翻译

世间的繁荣和衰败怎能长久呢,云雨的变化就像翻动手掌一样无常。恍如一场梦坠落在枕中,却看到三位贤人在江右兴起。 感叹你们美好的资质都如同瑚琏般珍贵,而我只有虚名就如同箕斗一样。明天朝廷的官员们将络绎不绝,一起护卫着帝王的车驾前往宣光殿。 汉武帝已经老去在白云之乡,正与众天帝驾驭着龙飞翔,只留下优秀的人才来扶持国家的殿堂。

赏析

这首诗中,苏轼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和对自己的一种审视。诗的开头用“纷纷荣瘁何能久,云雨从来翻覆手”表达了对繁华易逝、变化无常的认识。接着,“恍如一梦堕枕中,却见三贤起江右”描述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同时引出了三位贤人的出现。 “嗟君妙质皆瑚琏,顾我虚名但箕斗”这两句,苏轼一方面赞扬了友人的才能如珍贵的瑚琏,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虚名表示了自嘲。最后,“明朝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辇朝宣光。武皇已老白云乡,正与群帝骖龙翔,独留杞梓扶明堂”则描绘了朝廷的盛况以及对人才的期望,希望有才能的人能够扶持国家的发展。整首诗意境深邃,寓意丰富,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