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舒尧文戏作
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读书喧两庑。
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
耐寒石砚欲生冰,得火铜瓶如过雨。
郎君欲出先自赞,坐客敛衽谁敢侮。
明朝阮籍过阿戎,应作羲之羡怀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先生堂上霜月苦:先生书房里的月光如霜般清冷。
- 弟子读书喧两庑(wǔ):学子们在廊下读书声音嘈杂。
- 纵横:书籍散乱摆放的样子。
- 蜡纸灯笼晃云母:形容蜡烛在云母制成的灯笼里摇曳的光影。
- 骨清少眠卧:形容先生身体瘦削,睡眠少。
- 数更鼓:计算着夜晚的更次。
- 石砚欲生冰:砚台冻得几乎结冰。
- 得火铜瓶如过雨:铜瓶里的火燃烧得猛烈,像下雨一样。
- 郎君欲出先自赞:年轻人想要离开前先自我介绍。
- 敛衽(rèn):整理衣襟,表示敬意。
- 阮籍过阿戎:引用阮籍拜访嵇康的故事,嵇康字阿戎。
- 羲之羡怀祖:王羲之羡慕怀素的书法,怀素以草书闻名。
翻译
先生书房里月光如霜,学生们的读书声在两侧回荡。推门而入,只见书籍散乱摆放,蜡烛在云母做的灯笼中摇曳。先生身体清瘦,很少安睡,整夜默默坐着数着更鼓声。石砚冻得几乎成冰,铜瓶里的火燃烧得像疾雨一般。年轻人出门前都会先自我介绍,座中的宾客都不敢轻慢。明天,就像阮籍拜访嵇康那样,我也会像王羲之那样欣赏你的才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书房的生动画面,通过苏轼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生的勤奋、学生的敬学以及师徒之间融洽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冷冬夜中读书人的坚韧和专注,同时也流露出对师生关系的赞美。最后借用阮籍和王羲之的典故,暗示自己对舒尧文才华的欣赏,寓意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