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扳援:攀引。
- 歌管:唱歌奏乐。
- 寄:寓居,暂住。
- 鞭?:“?”音 dùn,同“顿”,这里指马鞭。
翻译
官吏和民众不要攀附挽留,歌声和乐声不要凄凉悲咽。我的人生就如同寄居而已,哪里只是因为这次分别。分别随时随地都有,悲伤烦恼是因为情爱集结。而我本来就没有什么恩情,这泪水又是为谁而流。纷纷扰扰如同儿戏,马鞭遭受割断截断。路边的两个石人,几次见到太守出发。如果它们有知觉应当会取笑,会抚掌以至于帽带都断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离开徐州时的复杂心情。他以旷达的态度看待人生的聚散离合和自己的经历,觉得人生如寄,不必过于执着。诗中提到分别常见,而他对这次离别的悲伤感觉似乎也有些超然。用“纷纷等儿戏”来形容人世间的种种,展现出一种超脱的视角。苏轼以诙谐幽默的笔触描写路边石人的反应,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整首诗既有着淡淡的离愁,又有苏轼独特的豁达与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