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怀子由并崔度贤良
宛丘先生自不饱,更笑老崔穷百巧。
一更相过三更归,古柏阴中看参昴。
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
今年还看去年月,露冷遥知范叔寒。
典衣自种一顷豆,那知积雨生科斗。
归来四壁草虫鸣,不如王江常饮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宛丘先生:指苏轼自己,宛丘是苏轼的故乡眉州(今四川眉山)的别称。
- 饱:这里指物质生活的满足。
- 老崔:可能是指崔度贤良,但具体身份不明,此处代指贫困的人。
- 百巧:形容穷尽心思、手段多端。
- 一更、三更:古代时辰,相当于现在的晚上9点至11点和凌晨1点至3点。
- 参昴:均为星宿名,参指三星,昴指五颗星组成的星座。
- 苜蓿盘:一种菜肴,用苜蓿叶制成。
- 闽酒:福建产的酒。
- 范叔:指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善于理财,这里借指贫穷。
- 科斗:古代谷物名,形状似斗,也叫“雀麦”。
- 积雨:连绵不断的雨。
- 王江: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地名,王江常饮酒,暗示友人生活闲适。
翻译
我这个宛丘先生自己也不怎么富裕,还要嘲笑老崔穷得想尽各种办法。我们晚上九点相约,直到凌晨三点才回家,在古柏树荫下仰望星空,看到参宿和昴星。 去年我们一起吃着苜蓿做的菜,夜里喝着红如丹的闽酒,那情景还历历在目。 今年再看这轮明月,想到你可能还在寒夜里受苦,就像范蠡那样清贫。 我典当衣物自己种了一大片豆子,却没想到雨水过多,豆子长成了科斗这种杂草。 回到家,四周只有虫鸣,还不如王江他们整日饮酒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友人崔度贤良共赏秋夜之月,回忆过往,感慨生活的辛酸与无奈。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己简朴生活的坚守。通过对比自己和朋友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以及对贫困生活的同情。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 其二 》 —— [ 宋 ] 苏轼
- 《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 —— [ 宋 ] 苏轼
- 《 王伯扬所藏赵昌花四首梅花 》 —— [ 宋 ] 苏轼
- 《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 —— [ 宋 ] 苏轼
- 《 跋姜君弼课册 》 —— [ 宋 ] 苏轼
- 《 和欧阳少师会老堂次韵 》 —— [ 宋 ] 苏轼
- 《 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 》 —— [ 宋 ] 苏轼
- 《 游灵隐高峰塔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