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芝上人游庐山

· 苏轼
二年阅三州,我老不自惜。 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岂知世外人,长与鱼鸟逸。 老芝如云月,炯炯时一出。 比年三见之,常若有所适。 逝将走庐阜,计阔道逾密。 吾生如寄耳,出处谁能必。 江南千万峰,何处访子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uè):经历。
  • 团团如磨牛:形容自己像拉磨的牛一样,不停地在原地打转。
  • 陈迹:过去的痕迹,这里指过往的生活经历或状态。
  • 世外人:指超脱世俗的人,这里指芝上人。
  • :闲适,安逸。
  • 炯炯(jiǒng jiǒng):形容明亮或有精神的样子。
  • :往,到。
  • 逝将:发誓将要。
  • 庐阜:庐山。
  • :寓居,暂住。

翻译

两年来我走过三个州,我已年老,却并不为自己感到可惜。我如同拉磨的牛,团团打转,步步都踏着过去的痕迹。哪里知道超脱世俗之人,长久地与鱼儿鸟儿一样自在安逸。老芝就像云间的明月,明亮有神,时常出现一下。近些年来我三次见到他,常常感觉他好像要到什么地方去。如今他发誓要前往庐山,虽然路途遥远,但他的心志却更加坚定。我这一辈子就如同暂时寄居在世间,哪里能够确定自己的去向呢。江南有千万座山峰,我该到哪里去拜访你的居处呢。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芝上人游庐山之作。诗中苏轼先感叹自己两年来辗转三州,生活如拉磨之牛,重复而单调,流露出一种对世事的无奈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接着通过与世外人芝上人的对比,表现出对其自在安逸生活的羡慕。诗中对芝上人的描写,如“老芝如云月,炯炯时一出”,形象地展现了芝上人的超凡脱俗和独特气质。后面表达了对芝上人前往庐山的祝福,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人生飘忽不定的感受。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