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阻风游东寺
注释
- 彭蠡(lí)湖:鄱阳湖的古称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 扁(piān)舟:小船。
- 霏微:形容雨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
- 玉山:在这里形容积雪覆盖之山或浪涛似雪山般涌起。
- 土囊:洞名,出自宋玉《风赋》,这里借指大风的源头。
- 征役:远行服役,这里指出行。
- 平素:平时,往常,也指一向的志趣、情谊。
翻译
我本想着要渡过彭蠡湖,可南风却不愿意相助。驾着的小船实在厌烦了那摇摇晃晃,幸好古老的寺庙能慰藉我这旅途人的心灵。面对着宽阔的湖面,在寺院的南轩凭栏而望,那令人惊恐的巨浪在前方的水边翻卷。像雪花纷纷扬扬四处飘散,又似玉山颠倒在湖面舞动。一场大风刮了竟然长达九日,真不知大风的源头是多么愤怒。这大风使得百里水路断绝了行舟,我只能抬头看着那高飞的大雁从容飞过。老朋友体谅我旅途的辛劳,一起吃饭时聊起了平时的种种。寺院中的翠竹,在飞腾的波涛映衬下更显纯净,松涛阵阵,宛如紊乱的秋雨声交织。我这一生饱经忧患,过去十年都没有安稳的住处。如今对于南北方向已然忘怀,行船速度的快慢又何必太过计较。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在南康因风受阻的经历为线索。开篇直接点明因南风不允,无法渡湖,只能滞留,引出下文对在东寺所见所感的描述。诗人描写在寺中看到的湖面景象,惊浪翻涌,如霏微雪阵,似玉山乱舞,生动地展现出湖水的磅礴气势和大自然的强大力量,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感受 。借风灾造成行舟断绝、自己被困的状况,暗示了人生常常会遭遇无法掌控的困境。
诗中“故人念征役,一饭语平素”一句,在困厄之时,友人前来相聚,畅谈往昔,给清冷孤寂的旅途增添了一抹温情。“竹色净飞涛,松声乱秋雨”描绘出寺院中清幽宁静又带着丝丝凉意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末尾“我生足忧患,十载不安处。南北已兼忘,迟速何须数”抒发了诗人历经沧桑,对于人生的漂泊不定已经看淡,不再执着于行程的快慢、方向与得失,展现出一种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境界开阔,富含人生哲理。

苏辙
苏辙的其他作品
- 《 次韵门下刘侍郎直宿寄苏左丞 》 —— [ 宋 ] 苏辙
- 《 毛国镇生日二绝 》 —— [ 宋 ] 苏辙
- 《 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先寄迟适远却寄迈迨过遁 》 —— [ 宋 ] 苏辙
- 《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二篇答之前篇自赋后篇次韵 》 —— [ 宋 ] 苏辙
- 《 去年冬辙以起居郎入侍迩英讲不逾时迁中书舍人虽忝冒愈深而瞻望清光与日俱远追记当时所见作四绝句呈同省诸公 》 —— [ 宋 ] 苏辙
- 《 送李昭叙移黎阳都监归洛省亲 》 —— [ 宋 ] 苏辙
- 《 寄题赵㞦 》 —— [ 宋 ] 苏辙
- 《 大雪三绝句 》 —— [ 宋 ] 苏辙